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一、支持培育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
1.支持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研发活动,对市场销售价格低于30万元的全新车型,年产销量达5万辆、10万辆,分别给予1000万元、1500万元的一次性研发奖励。对市场销售价格高于30万元(含)的全新车型,年产销量达5万辆、10万辆,分别给予2000万元、3000万元的一次性研发奖励。
2.对集成电路设计类企业投资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12%,择优给予单个企业在本方向历年累计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对集成电路制造、封测类企业投资项目,按不超过企业贷款已支付利息50%,择优给予单个企业在本方向历年累计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对集成电路装备、材料类企业投资项目,按不超过企业贷款已支付利息50%,择优给予单个企业在本方向历年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3.支持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产业发展,以“揭榜挂帅”方式,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的技术攻关项目、开源社区项目和场景开放项目,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4.对列入先进材料领域的市级重点和我市重点打造的“4+4+N”现代先进材料产业体系关键建设项目、工信系统重点项目、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2%,择优给予200万元—500万元支持;对纳入我市重点打造的“4+4+N”现代先进材料产业体系的关键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5%,择优给予最高150万元支持;对纳入我市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清单的项目,按照不超过投资额20%,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5.对在有效期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按照不超过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且实际保险费率不超过3%的上限,给予单个产品最高500万元年保费补贴;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生产方,按照不超过产品实际收款额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纳入市级首版次软件产品名单的软件产品,择优给予最高50万支持。
6.对首次进入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清单的企业,给予200万元奖励;对进入市级重点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名单的重点软件企业,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7.支持医药工业企业新产品培育,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生物类似药、中药经典名方、第三类医疗器械等新产品给予100万元—1000万元奖励。
8.支持未来产业领域产品研发生产,对获得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认定的产品给予50万元/个奖励。
二、支持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工程
9.对为“技改专项贷”项目提供担保且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1%的融资担保机构,按不超过实际担保费率的5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项目担保支持上限为100万元。
10.对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按照企业实际项目贷款利率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贷款金额2%的贴息支持,单个企业项目每年贴息上限为1000万元;按照企业直接融资租赁(含直转回)金额的2%给予贴息,单个企业项目每年贴息上限为500万元。
11.对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对企业投保技改项目费用损失保险,按照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进行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支持企业智改数转绿提
12.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类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综合考虑项目投资额,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13.支持轻纺行业类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综合考虑项目投资额,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14.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项目,按不超过投资额的10%,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15.对获得市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数字经济等数字化转型领域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称号企业,择优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获得灯塔工厂称号企业,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16.对完成揭榜的工业领域细分行业产业大脑项目,给予每个200万元建设补助;对评选为优秀的工业领域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实战场景,给予每个100万元奖励;对未来工厂建设项目按不超过投资额的10%,择优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17.择优支持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等重点行业,对标先进能效水平进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对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500万元的,按不超过设备投入10%的比例,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18.择优支持企业实施节水、清洁生产等领域技改,开展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对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的,按不超过设备投入10%的比例,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19.对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以及国家级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的企业,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四、支持优质企业梯度培育
20.支持新建工业企业投产达效放量,对当年新建成工业企业投产放量后,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含)—1亿元的,择优给予企业一次性支持20万元;营业收入1亿元(含)以上的,择优给予企业一次性支持30万元。
21.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的能力提升项目给予50万元奖励。
22.对新认定的市级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奖励。
23.支持打造中小企业生态家园,给予最高100万奖励。
24.对认定有效期内的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的首次融资,实际融资总额在4000万元及以上,按到位融资金额的0.5%,分别给予潜在独角兽企业最高100万元、独角兽企业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5.支持设计服务市场壮大,工业设计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第三方设计服务,按照不超过年度设计服务合同实际发生额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
五、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6.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运营奖励;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揭榜挂帅”项目,择优给予资金支持。
27.对经认定的新建中试平台,按近两年内的实际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择优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按中试平台年度服务性收入的一定比例,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运营补贴支持,同一平台三年内最多享受一次。
28.对获得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0万元的研发奖励;对获得工信部、财政部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29.鼓励标准制定,对制订国际、国家标准的牵头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奖励。
30.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具有发明专利且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先进及以上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31.对在工业软件、基础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关键领域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企业,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32.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择优分批次给予资金支持,首笔支持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六、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33.实施“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支持整车企业布局海外市场,对产品获得出口目标国家(地区)整车认证的整车企业,按企业年度出口产品认证检测费用的10%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年度支持资金最高300万元。
34.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我委组团的企业参加境外展会;通过减免展位费、搭建费和物流运输费等形式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展会。
七、支持企业人才引育
35.加强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对纳入软件人才“超级工厂”的成员单位,根据任务目标达成情况和运营机构提供的考核评估结果,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八、持续做好企业服务
36.持续丰富“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迭代优化“码上直办”“码上施策”“码上融资”“码上直聘”“码上科服”五类服务场景。深化政企互动、市区联动、部门协同,落细落实市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四下基层”和复盘评估机制五项工作机制。
附件2:《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部署要求,强化工业主引擎作用,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交出工业经济“高分报表”。市经济信息委结合工作实际,起草了《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二、起草过程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立足“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形成《政策措施》。经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形成《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征求市经济信息委机关处室、区县(开发区)经信部门、重点企业的意见建议。
三、主要内容
《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共有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支持培育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第二部分关于支持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工程,第三部分关于支持企业智改数转绿提,第四部分关于支持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第五部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第六部分关于支持企业人才引育,第七部分关于支持企业人才引育,第八部分关于持续做好企业服务。
征集结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部署要求,强化工业主引擎作用,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交出工业经济“高分报表”,市经济信息委起草了《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于2024年12月4日—12月10日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门户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收到社会公众建议0条。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12月10日